傷寒論
《傷寒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漢醫經典著作,是一部闡述外感熱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2卷?,F今遺存10卷22篇。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后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名為《金匱要略方論》。
倪海廈
倪海廈生于1954年卒于2012年,出生在中國臺灣省,祖籍浙江瑞安,是美國中醫師,他在美國創立了漢唐中醫診所,曾任美國漢唐中醫學院院長,還曾經擔任美國加州中醫藥大學博士指導教授,被譽為當代少見的【命、相、卜、山、醫】五術兼備之曠世奇人。老師畢生致力于傳承和發揚中醫經方,他著書講學,定期舉辦現職醫生的在職教育研討班,著有《人紀》、《天紀》。人紀中含有針灸、內經、神農本草、傷寒和金匱五篇。倪海廈一生雖然不能說是著作等身,但也可以說在學術研究上碩果累累。他的學問著作主要集中在他的兩次教學中,即大家說的天紀、人紀、地紀這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呢,只完成了前兩個,第三個地紀沒寫完,惋惜離世。
人們常感嘆中醫式微,為中醫的沒落而扼腕長嘆。幸好,最近幾年中醫在疫情的預防與治療上大放異彩,重新讓不少人認識到了中醫的高明之處。很多對中醫有著濃厚興趣的醫學學子,加入研讀中醫書籍的熱潮之中。不過中國的中醫流派紛呈,老一輩的中醫名家所處時代和現在不同,他們的經歷很難再現,如果只是單純的學習老中醫們傳下的經驗,就能成為中醫大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而醫名遠播海外的倪海廈老師的經歷和學術經驗就比較容易讓現代人借鑒,在業界內也被稱為“中醫鬼才”,他的一生頗為傳奇,令人敬佩。
倪海廈老師認為古典中醫由于朝代的變遷,門派林立,大家各立山頭讓中醫學習變得越來越復雜,讓想學的人看得眼花繚亂,不知如何學起,就無法對此感到興趣,有學下去的動力。所以倪海廈老師認為學習中醫有二個途徑。一是由易到難,先從簡單的醫書,比如《筆花醫鏡》、《藥性賦》等書開始看起,慢慢學習,等對中醫有了大概了解和認識,然后再學習《傷寒論》、《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等重要醫典。第二個途徑就是由淺入深。先看中醫經典著作,等腦子里有一個整體概念,再去學習其他的中醫書籍,只有掌握了重心,才不會被帶偏。所以倪海廈老師所授的《人紀》課,就是先從簡單的《針灸大成》開始,深入淺出的講解,然后再學習《傷寒論》、《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這樣學下來就會掌握到中醫的重心,在心中搭起中醫的框架,然后再去看別的中醫書籍,就具有了辨偽存真的閱讀能力,可以補自己不足,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倪海廈老師所著《天紀》為命理教學,早年的學生主要是律師、商人等非中醫人士。倪海廈老師的學生遍及世界各地,他為了發展中醫事業不遺余力,雖然他所創立的漢唐中醫網頁是在美國,他本人和診所也都在美國。但是他的書出版的中英文版本內容卻相差甚遠,中文版是由倪海廈老師親自撰寫,而英文版是由曾經在漢唐中醫院看診的美國針灸師撰寫。倪海廈老師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讓中醫在全世界盛行,中醫是真正可以做到“治未病”的先進醫學,他希望中醫能發揚光大,讓所有的病人受益。
人紀
人紀部分講中醫的,這是倪海廈花了極大心血的,從視頻就可以看出來。從一開始的針灸開始,倪海廈八百胖胖的;到后面的金匱要略的時候,就消瘦了非常多。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為了這些能夠傳承,他自己的命都搭上了一半。人紀的書主要就5本。分別是《針灸大成》《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這是中醫傳統的四大經典中的三個外加了針灸大成和神農本草經。
供參考的書籍呢,有例如《千金要方 翼方(古籍部分)》、《中西匯通醫書五種 (四川唐容川 字宗海著)》、《傷寒發微 , 金匱發微 (江蘇淮陰曹穎甫著)》、《傷寒論新義 , 金匱要略新義 (余無言著)》、《單穴治病選萃 (人民衛生出版社)》、《疾病預測學 (楊力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經方實驗錄 (姜佐景著)》、《思考中醫 廣西劉力紅教授著》、《針灸大成 明朝楊繼州編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