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為人治病、改運之前,必須端詳緣主過去的因果,只有心懷誠信、虔誠奉行才能獲得祖師的指引和庇佑。那么,人的疾病和災厄是從哪里來的呢?
每個人都有本生死簿
《太平經》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古老的道教經典,也是東漢道教太平道的重要典籍。據傳說,此書是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其內容涵蓋豐富的道家理論和智慧。
深入解讀《太平經》,不難發現其中描繪了許多修道者和神仙的故事,主張實踐修仙、輔佐君王、行善積德、調和陰陽等多元化的理論。
《太平經》所追求的不僅僅是治療疾病、驅除邪惡,更是致力于構建一套更為完整、系統的神仙理論。書中強調,人類所遭遇的疾病和死亡是由于其行為善惡不同而產生的,而這些行為早已被上天記錄于冊,清晰明了,成為疾病和死亡的根源所在。
這一思想深刻啟示我們,要從根本上改善身體和精神的健康,必須從自身的行為和修養入手。
如《太平經·大功益年書出歲月戒》云:“過無大小,天皆知之。簿疏善惡之籍,歲日月拘校,前后除算減年,其惡不止,便見鬼門。地神召問,其所為辭語同不同,復苦思治之,治后乃服。上名命曹上對,算盡當入土,愆流后生,是非惡所致邪?”
過錯沒有大小之分,老天都知道。人們的善惡行為都被記錄在冊子上,每年每月都會被檢查核對,計算時間的前后相減,惡劣的行為不斷積累,最終會被送到鬼門關。
在那里,地府的神靈會問責,詢問其所做的一切,根據此人真實行為的冊子記錄,來檢驗其說的和做的是否一致。善惡有報,人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太平經·有德人祿命訣》云:“生命之日,司候在房,記著錄籍,不可有忘?!?/p>
只要人活著,記錄人善惡行為的神明都在你的三尺之上看著聽著,會認真記錄在冊,神明不會忘記做這件事的。
《太平經·七十二色死尸誡》云:“積過眾多,太陰主狀,當直法輕重,皆簿領過,人不自知,以為無他?!?/p>
一個人無論犯了多少過錯,都會由太陰主狀,根據輕重嚴格執法,每一個過錯都會被記錄在檔案中。這個人可能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并沒有那些問題。
《太平經·有德人祿命訣》又云:“故今大德之人,并領其文,籍系星宿,命在天曹?!?/p>
古往今來,那些真正的大德之人,他們是領取了上天祖師的任務下凡,他們的原籍是在上天的星宿,在人間的命運也是上天所安排。
通過《太平經》我們了解到,每一個人在上天都有一本“生死簿籍”,人的一言一行都會被考核,作為對人增年減壽、吉兇禍福的依據。
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靠行善積功來增加自己的壽算、改運自己的人生。若為非作歹,算盡“便見鬼門”,死尚無法抵罪,則“愆流后生”,子孫有承負之災。
道法雖寬不渡無緣之人
上天有生之德,會助人修道得道,賜下養生妙方,可是神仙也難救無命人。道醫更是如此,有重大因果的人已遭受到厄運、重疾的果報,但有的人仍然不思悔改,甚至詆毀道人、不信因果、不信祖師,就算道醫有再大的慈悲心也無法拯救。因為,為惡者必然要面對著疾病與死亡的折磨!
《太平經·上善臣子弟子為君父師得仙方訣》云:“今人實惡,不合天心,故天不出其良藥方也。反日使鬼神精物行考,答擊其無狀之人,故病者不絕,死者眾多也?!?/p>
人的惡行,有違天道,求神拜佛毫無意義,因為老天爺也不會賜給他靈丹妙藥。鬼神會對惡人進行審判,對其進行懲罰。如果在未來,伴隨著人惡行的增加,得大病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病死亡的人也會更多。
上天協助善人得道,同樣地打擊惡人,使其“病者不絕”與“死者眾多”。生死與善惡是緊密結合的,人要清醒、理智地面對自己的行為,才能避免天譴,問題是上天的賞罰真的很準確嗎?
那么,“修道修佛”之人是否就能避免厄運和重疾呢?作為昆侖宗藏鑰法脈的道醫,我們也確實見過不少道門、佛門中人身患惡疾,說起他們外在的名銜、頭號,那都是響當當的,但為何又半拉下臉不拉下臉地來找道醫?
其實,身體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信仰真不真也只有自己知道。無論怎樣,至少人的身體不會對這個世界說謊?!短浇洝分赋?,在這一點上毋庸置疑。
《太平經·大圣上章訣》云:“故言天遣,心神在人腹中,與天遙相見,音聲相聞,安得不知人民善惡乎?”
所謂“心神在人腹中”,是指人身中有與天地交通之諸神,人與天是直接感應相通,導致人的善惡行為被清楚地記錄在簿籍中。
天地病之,人亦病之
因為天人感應,所以疾病的產生與天地之氣的運行與變化有關。以傳統氣化論,來解說人體致病的現象,也形成了祛病延年的養生理論。天地之變,也是由人心之變。為何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好,重疾反而越來越多?瘟疫為何突然爆發?《太平經》認為疾病與災變,都是天地警告世人的現象。
《太平經·大小諫正法》云:“故天地之性,下亦革諫其上,上亦革諫其下,各有所長短,因以相輔,然后天道凡萬事,各得其所。是故皇天雖神圣,有所短,不若地之所長,故萬物受命于天,反養體于地。三光所短,不若火所長。人之所短,不若萬物之所長。故相諫及下,極小微,則不失道,得天心。故天生凡事,使其時有變革,悉皆以諫正人君,以明至德之符,不可不大慎也?!?/p>
天地的本性是“相諫”,天地萬物都有相生相克,相互彌補、相互輔助。這樣天道才能普及到萬物,讓每個事物都得到適合它的地位。天是神圣的,但它也有它的短處,它的短處就需要地來彌補。因此,萬事萬物都受命于天,反養體于地。
日光、月光、星光,替代不了人們賴以生存的五行之火。人也是這樣,有優點有缺點,有長處也有短處。所以,人與人之間應當相互學習、互相諫諍,就是要從細節上來改變,這樣才不會失道,理解到上天的用意。天地萬物都在時時刻刻變化,人要修身立德,這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疾病與災厄,是天地“相諫”的方式,亦是宇宙和諧的方法,即“天地之性”,彼此要“下亦革諫其上,上亦革諫其下”,來互補長短與相輔相成。
就人來說,則始終是被天地所革諫,疾病與災厄就是上天對下民的警告。故人體疾病與心性善惡有關,必須從心性處下手,才能找到治病的良方。從天人感應的角度來說,人的疾病也是天地疾病的征兆,治療人的疾病,也是參與天地的造化之功。
《太平經·拘校三古文法》云:“天地病之,故使人亦病之,人無病,即天無病也。人半病之,即天半病之。人悉大小有病,即天悉病之矣。故使人病者,乃樂覺之也,而不覺,故死無數也?!?/p>
天地會生病,人也會生病。如果人沒有病,那么天地也就沒有病了。如果人一半有病,那么天地也一半有病。實際上,人生病就是上天在提醒你,要檢討自己之前的行為,是啟迪人覺悟反思。但有的人,可能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德行和疾病有關,這樣的人非常之多,最終只能接受死亡。
作為道醫,治療人間疾病,其實也是在執行天地祖師神明的使命。治病救人就是度世,治病也是一種覺悟,避免“死無數”。道醫為世人治病除疾,也是維持天地陰陽的和諧之道。
道醫靈符秘法培訓 互聯網道醫館 昆侖宗藏鑰法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