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

蓬萊山,又稱為蓬萊仙島。傳說渤海中三神山之一,另兩座是瀛洲、方丈,為神仙居住的地方。

秦始皇去世前一年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過吳,從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瑯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表明方士徐市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無功歸返。次一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p>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1

《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海內西北陬以東者,蓬萊山在海中?!醋ⅰ瞪嫌邢扇藢m室,皆以金玉為之,鳥獸盡白,望之如云,在渤海中也?!瘁屃x〉今登州海中有大小竹山及田室諸島,且其屬邑曰‘蓬萊’,即此?!?/p>

蓬萊山之名,源自《山海經》流傳,其詳細記載見于《列子》。自秦漢以來,諸書盡述其美,然多數言辭并無確鑿。自古至今,似乎未有人真正探訪此地,故古代府縣志皆未記載。然而,《史記》與《漢書》盡訴其奇景,自此后世間對蓬萊山趨之若鶩,津津樂道于其中……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2

《史記封禪書》記載:“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p>

在遙遠的古代,渤海之中有三座傳說中的神秘仙山:蓬萊、方丈和瀛洲。它們神秘而誘人,距離人們并不遙遠。相傳,曾有人成功抵達過這神秘的仙境,目睹了那里的仙人和長生不死之藥。在這里,動植物、鳥獸全都是白色和黃色的,金銀宮殿熠熠生輝。

從遠處望去,這三座神山宛如云霧繚繞的仙境。然而,當船只臨近時,仿佛受到神秘力量的干擾,三座神山會突然消失在水下。每當船只想要靠近時,狂風便將它們遠遠地吹走,讓所有想要探尋仙境的人們望而卻步。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3

《列子·湯問》篇記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p>

在渤海的東邊,不知多少億萬里之外,有一個巨大的深淵,它實際上是一個無底的山谷,深不見底,這個地方被稱為歸墟。各地的水流、天漢之水匯集到這里,但水量卻不增不減。在這里有五座山,分別是岱輿、園峪、方壺、瀛洲和蓬萊。

這些山的高度和周長都有三萬里,山頂平坦的地方有九千里,這些山之間的距離相隔七萬里,彼此為鄰。山上的臺觀都是金玉建造的,山上的鳥獸都是純白的。珍珠和玉石般的樹木都叢生在這里,其果實色彩斑斕,味道美妙,食用這些果實的人都可以長生不老。這里的居民都是仙圣,他們在空中飛來飛去,仙圣數不勝數。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4

《三才圖會蓬萊山圖考》記載:“蓬萊山一名蓬丘山,一名云來山,在東海中,高一千里,地方三千里,上有金臺玉闕,乃神仙之都,上帝游息之地。海水正黑而為溟渤,無風而波浪萬丈,不可往來,惟飛仙間有能到者。昔禹治洪水既畢,乘轎車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于北阿,歸大功于九天。又禹經諸五岳,使工刻石識,其里數高下。其字科斗書,非漢人所可曉。今丈尺里數,皆禹時書?!?/p>

蓬萊山又名蓬丘山、云來山,位于東海之中,高一千里,面積三千里。山上有金臺玉闕,是神仙居住和天帝游息的地方。海水呈黑色,形成了濃重的霧氣,即使沒有風,也會有波濤萬丈,因此凡人無法前往,只有會飛的神仙才能抵達這里。

上古時期,大禹治水后,曾乘坐轎車穿越弱水,抵達蓬萊山,在北阿處祭拜上帝,并將治水的偉大功績歸功于九天。大禹巡視了五岳,命令工匠雕刻石碑,記錄各山的里程、高度等信息。碑上的文字用的是古老的科斗書,非漢人所能理解?,F在我們用的丈尺里程制,也都源于大禹所創。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5

《拾遺記》記載:“蓬萊山亦名防丘,亦名云來,高二萬里,廣七萬里,水淺有細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凈,仙者服之。東有郁夷國,時有金霧,諸仙說此上常浮轉低昂,有如山。上架樓室,常向明以開戶牖,及霧滅歇戶皆向北。其西有含明之國,綴鳥毛以為衣,承露而飲,終天登高取水,亦以金銀蒼環、水精火藻為階。有冰水,沸水,飲者千歲?!?/p>

蓬萊山又叫防丘山、云來山,它高達兩萬里,寬達七萬里。這里的水淺,水邊有像金子和玉石一樣細小的石頭,不需要經過任何加工,就已經自然光凈,為仙家所用。

在蓬萊山的東邊,有一個叫郁夷的國家,那里時常出現金色的霧氣。仙人們說這座山經常在霧氣中飄浮,時而高昂,時而低垂。在山上有許多樓宇,它們的窗戶通常朝向明亮的方向打開,當霧氣消散時,窗戶又都朝向北方。

在蓬萊山的西邊有一個名叫含明的國家,那里的人們用鳥羽做衣服,用露水解渴。他們整天攀登高處取水,階梯都是用金銀和水晶等珍貴材料制成。這里有冰水和熱水,喝了這些水的人可以活到一千歲。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6

宋朝朱處約在《蓬萊閣記》寫道:“世傳蓬萊、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處。其言恍惚詭異,多出方士之說,難于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萊,豈非秦漢之君東游以追其跡,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萊不得見,而空名其邑曰蓬萊,使后傳以為惑。據方士三山之說,大抵草木、鳥獸、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宮室偉大,氣序和平之狀,餐其草木,則可以長生不死。長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脫于無何有之鄉。際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說者有矣?!?/p>

世間流傳著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山位于海中,皆為神仙居住之地,人類無法抵達那里。這些說法含糊不清、神秘離奇,很多都來自于方士們的講述,很難讓人信服。然而,登州的一個地方名叫蓬萊,難道不是因為秦始皇想游尋求神仙的蹤跡、企圖尋找神仙的證據嗎?雖然蓬萊山未曾真正見到,但卻空名其地叫蓬萊,后人甚為困惑。

根據古代方士對三座神山的描述,那里草木、鳥獸、神怪應有盡有。仙人的宮殿宏偉壯觀,氣候和煦宜人,只要品嘗那里的草木,就能長生不死。歷經千辛萬苦的尋仙者,都渴望抵達仙山境地,擺脫凡塵俗世。然而,最后只能站在海邊眺望,陷入無盡的幻想與猜測。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7

“嘉祐辛丑,治邦踰年,而歲事不愆,風雨時若,春菑秋獲,五谷登成,民皆安堵。因思海德潤澤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廟,即其舊以構此閣,將為州人游覽之所。層崖千仞,重溟萬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霽河橫銀,陰靈生月,煙浮霧橫,碧山遠列,沙渾潮落,白鷺交舞,游魚浮上,釣歌和應。仰而望之,身企鵬翔;俯而瞰之,足躡鰲背。聽覽之間,恍不知神仙之蓬萊也,乃人世之蓬萊也。上德遠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壽之域,此治世之蓬萊也。后因名其閣曰《蓬萊》,蓋志一時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萊也?!?/p>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8

蓬萊閣,坐落在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北瀕海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嘉祐辛丑年,宋仁宗趙禎執政已超過一年,世間井然有序,風調雨順,春耕秋收,五谷豐登,人民都安居樂業。人們意識到皇帝的恩澤滿溢,神明得以有祠,便決定重建廟宇,依照古書所記載之事修建了這座閣樓,作為州人游覽之地。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9

層崖千仞,海水萬里,波光里閃現著金光,扶桑樹旁觀日出。霽河橫銀,陰靈生月,煙霧繚繞,碧綠的山巒與閣樓遙相呼應,沙灘和潮水交替退去,白鷺翩翩起舞,游魚浮現水面,垂釣者的歌聲此起彼伏……抬頭仰望,感嘆鵬鳥的翱翔;俯視而觀,仿佛踏在巨鰲之背。游覽之間,恍惚間不知是神仙的蓬萊仙境,還是人間的蓬萊。

宋仁宗的德行遠播,恩澤如春,仿佛將世俗帶到仁壽之域,這就是治世的蓬萊!后來,便以“蓬萊”命名這座閣樓,既表達了記錄這一時代的事跡,又意味著不知道神仙蓬萊是否真實存在……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10

《漢武帝外傳》記載:“齊人李少翁,年二百歲,色若童子。作諸方衛,皆有驗。帝甚信之,拜為文成將軍,以客禮之。于甘泉宮中畫太一諸神像祀之。少翁云:先致太一,然后可得升天,升天然后可至蓬萊?!?/p>

李少翁說:“要先向太一獻祭,才能升天;升天后才能到達蓬萊?!?/p>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11

其實昆侖也好,蓬萊也罷,并非存在于凡塵緯度的世界。因人間為天地陰陽所造,乃自然規律,陰陽同在,而極陰極陽之地并不在凡間。上有仙界,下有地獄,并不受制于陰陽消長之規律。

仙境之地,并非實際地理意義的位置。上古時代,絕地天通,人神分離,凡夫目所不見,仙人亦不直接干涉人世之事,以轉世凡人之身完成天地使命。

天地之道,陰陽之道,陰極陽生,陽極陰生,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間不可能維持極陽極陰的狀態,不同歷史時期,陰陽的比例會不斷變化。有圣賢君王,就有昏庸之輩。

回顧歷史長河,生靈涂炭之際,何人解救眾生于水深火熱?在近代史中,又是何人有此大德?祖師降世之圣者,幾乎沒有信仰,甚至反感信仰,為何如此?因其本身即為信仰,即為道,反而笑談塵世信仰無常。就如天地從未歌頌自己的偉大,唯有人間有祭拜天地感恩天地之理,祖師亦是如此。

世間真有蓬萊仙境,神仙真會下凡轉世么?道醫一語道破天機!插圖12

道人亦非祖師,亦非圣人轉世,絕不會以祖師之名欺偽惑眾。正如道醫之使命,并非隱匿出世,而是入世隨緣救度信因果天地祖師之人,擺脫疾厄之苦。祖師的慈悲,不是對誰都善,而是賞罰分明。每一次的懲罰,看似無情,實則喚醒,亦是慈悲。

世間凡自稱轉世之人,必為妖邪。真正圣者祖師降世,不言談信仰,不自吹自擂、自命不凡、自夸其功,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更好地活著,身體力行、鞠躬盡瘁,以完成天地使命,而這正是天地祖師真正的慈悲!

發表回復

后才能評論